共享新成果 共谋新发展,公园城市特色植物研究应用成果发布

时间:2024-04-12     来源:     点击: 438644 次

原标题:共享新成果 共谋新发展,公园城市特色植物研究应用成果发布

(记者 许雨珂 摄影报道)11月28日,第三届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成果发布会在成都成功召开。国内植物研究专家、公园城市管理者、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齐聚一堂,12万人次线上观看,共享特色植物研究应用新成果,共拓植物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共谋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中国经济快讯---让讯息快速覆盖全国3000+大中小城市,为您创业、发展、营销服务!

发布会现场

成果丰硕

发光植物技术首次突破

全国首例报春花属授权

2021年,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指导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搭建“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之间架起合作桥梁,打通特色植物从资源挖掘、基础研究,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蜀葵、川赤芍、小报春、太平花、白及等特色植物出现在成都街头。今年5月,被成都市民误认为是“假花”的二环路高架桥“网红”月季,正是在“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桥梁和孵化器作用下,经由专业团队筛选所得。

2023年,“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针对发光植物颜色单一、发光时间不可控、发光效率低等缺点,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构建了一条包含黑暗诱导表达系统、蓝色和绿色发光基因以及多植物转化系统的发光人工染色体,首次突破了超大型载体的拼接和组装技术,可实现大于80 kb的超大型载体构建。这项研究培育创制的稳定发光、发光颜色多样、发光时间可控的都市发光观赏植物,为深入了解光感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平台,也为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科学基础。

会上,还发布了四川省极具代表性的乡土特色花卉“小报春”的新品种。新品种由“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联手四川农业大学贾茵副教授团队共同培育研究,其中“蜀红”“傲冬”“粉沉香”3个品种已于今年4月获国家林草局授权新品种权,也是全国首例报春花属授权。在双方持续合作和共同努力下,“瑞雪”“飞羽”“胭脂蜀”3个小报春新品种已向国家林草局提交了新品种权申请。这些新品种具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花期长、生态幅广等多项优点,获得了业内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突破了我国报春花卉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种占领的“卡脖子”难题,也为川花发展起到了引领性作用。

四川代表性乡土特色花卉“小报春”新品种发布

聚焦乡土植物

加强利用本土特色花卉资源

探索本土低维护植物景观路径

发布会上,学术领域杰出代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翔,就乡土植物的研究应用展开专题演讲,分析了乡土植物研发的价值和前景,并提出了乡土花卉开发利用的策略和有效路径。他指出,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历史极端逆境考验仍能生存和健康生长的植物,比外来植物更具有潜在的适应当地环境变化的能力和应对极端逆境的能力,具鲜明地域和文化特色,是地域性景观形成因素之一。“四川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可用于观赏的花卉种类繁多,特有种类突出,资源优势为四川乡土花卉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张启翔说道。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灵在致辞中同样提到,成都市域有高等植物233科1412属445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4种,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还存在花卉自主选育创新品种少、市场占比低等问题。因此,亟需加强本土特色花卉的开发与利用,做优做强蓉城花事品牌,推进花卉产业生态价值转化,促进花卉产业发展与公园城市建设同进共荣。

此外,为打造低碳长效节约的低维护城市植物景观,推动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常态化应用,“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与四川天艺生态园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低维护植物景观实施路径:首次面向成都建成区展开植物资源调查收集、引种驯化、评价筛选、乡土植物营建技术等研究,构建起基于不同应用目标的乡土植物应用研究体系,并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成都建成区绿地中进行应用示范,构建出群落稳定且具有本土气质的植物生态展示园。这样的景观新模式为乡土植物的现代化应用和公园城市独具一格的景观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

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成果将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将继续探索新的种植资源、新的技术创新和新的市场需求,推动乡土植物相关产业更为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为成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四川新闻网)

来源:中国经济快讯

编辑:李光忠

编审:刘秀秀

------分隔线----------------------------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焦点杂志社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京B2一2022187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531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广行许字[2022]00312022112500022号     京ICP备14041210号-1 联系电话: 010--68236067 68236861     E-mail:zgshjdw973@163.com 监督电话:17710825001 投稿邮箱:rwzbs@126.com Copyright© 2010-2022 中国社会焦点杂志社 AII Rights Reserved 网络支持:天祥网络